我写下的这个标题其实让我感觉很宽泛;流水帐当然是可以写的,但是花那时间太不现实也太不值得了。我尽量挑有趣的写吧。

我住在一个「宿舍」,或者说「学生公寓」;那是学校管理的一件设施。它名字叫"Huia Residence"。由于住在这里,就比较耍赖地(虽然暂时只是浅浅地)认识了不小的一堆同学。由于参加了一个我称之为「快速课」("Accelerated Pathway", aka "AP")的项目(而不是一般的课),所以在AP的「引导周」("Induction Week") 的时候又有点耍赖地认识了几个同学。(说明一下:这引导周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了解各个不同的专业以便做出选择并直接进入,同时教我们MatLab的几条命令。)

高中纪元,由于我是「迟加入者」,所以虽然我不认识几个人,但是觉得四处问人姓名似乎是一件很「嘎」("awkward") 的事。大学纪元,情况就很不一样了。因为一来到,所有人都不认识几个人,所以「四处问人姓名」成为了十分合理的一件事——导致我花了不少 时间/功夫 在这件事上。不过好处是很明显的:利用AP和Huia的「作弊成果」作为「认识人」的基数,由于「某时刻新认识人的速率」似乎正比于「该时刻已认识的人数」,所以,认识的人的数量似乎正在进行指数增长(而这是件好事)。

Auckland(「奥克兰」)是NZ最大的城市;"City"是奥克兰的 市中心/中央经济区。虽然如此,在我的感觉中,这个城市其实挺小的。不过虽然小,却到处是绿树(大片的)和高速公路(无收费站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很适合形容Auckland。教堂、体育馆、大学、公园、餐饮、酒吧(写这些字的时候我还没去过),一应俱全。——唯一缺一些的估计就是停车位了。停车奇贵!(位置、设施)条件很差的停车场,都要「工作日$5/h;周末$5/d」。

照例,自行车是我的首要交通工具。从Huia到讲座的场所「学校」,骑车貌似只要3~5分钟。不过走路就要15分钟了;貌似还不是特别的近。这个「地形」嘛,那是十分的崎岖!「地无三尺平」用来形容这里真又是太合适不过了。在市区里骑车不是下坡就是上坡;平缓的地方不足十一。有的地方陡峭得简直连走路下坡都感到紧张的。

似乎同学们吃得普遍比我少(一些大个子除外啦)。早上我吃的三文治被称作「好多」;晚饭我看一些人吃的份量跟个飞机餐似的。Huia提供收费的「包饭餐」服务,晚饭$65/wk。我不选择「包饭餐」本来是想迫使自己学会做一些基本的菜式的;不过就这一个星期看来,由于下厨条件不太好、时间成本太高,似乎我又不愿意花特别多的时间在厨房里了。走着瞧吧。比较囧的是,我得去买菜。提着几公斤重的东西爬几公里、百来数百米的坡,还是挺累的,无论骑车或步行。

学习

起初,我觉得「每天那么四五个小时的讲座,还可以啊~」;可是很快(事实上是昨天,周四),我发现由于「白天讲座太多」,所以「功夫得晚上做」,所以「晚上没得和同学去玩了」。玩,包括但不限于「上街」(没试过),「玩Xbox」。毕竟,由于参加AP,我被「默认」懂得了一堆东西(而这些东西都还有待学习)并听了一些诸如线性代数基础的课,我今天拿到几道题目的时候简直几乎无从下手。每门课都有一本「推荐书」,又称之为「课本」——当然和任何非特殊的出版物都没有形式上的区别了——是要「阅读」的。貌似我将会「阅读」得「不亦乐乎」。我要花时间自己煮饭这一点稍微加剧了「没得出去玩」的状况。

近来两周,我「玩」了的东西基本上全是Huia组织的活动,e.g. 去玩touch。不过倒是有客观比例的同学喜欢晚上去泡吧(然后当然就凌晨才回来了)。奇怪的是,我认识的同学多数不喜欢泡吧——有一个甚至是因为做吧妹见证了人们酒后做的「一些东西」所以然。不过,打机、聊天 etc,都是广泛存在的。

刚才我出门散了个步。发现很凉快(其实挺冷的),并且天空十分明亮。夜晚能够随意仰望星空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社团

我了解的不多。不过跟「高中」相比,社团的风格终于跟国内高中的差不多了:学生运营。有很多不同的,e.g. 很多基督的;地区的(e.g. HK ** soc');年级的(e.g. grad** soc');兴趣的(e.g. 照相/单车);其他一堆分不清楚的。不过我应该不会加入太多的社团——我还是觉得留多点时间「阅读」和「玩」更适合我口味。

女生的短裤是很常见的事物。男背心/女吊带 也广泛存在。昼夜温差挺大,怕有将近十摄氏度,所以街上多「暖/冷」的装束都有:有 长裤+外套,也有 短裤+吊带。